2019新剧筹备中
发布人:益印象       

近年来,明星加大制作的组合不再是影视剧市场的万金油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的项目屡屡遭遇滑铁卢。与之相对应的,无论是观众还是投资方,开始越来越关注影视剧的基础──剧本。剧本是整部剧的灵魂,一部好剧的诞生与好的剧本密不可分,于是乎编剧在影视剧项目中的作用也被更加重视,剧作中心制的制作机制也浮出水面。那么,剧作中心制能否助力中国影视创作?

不能简单地归纳为没有好剧本。剧作的缺失肯定是很重要的原因,影视剧说到底,展现给观众的还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先天不足,或者讲述者没讲好,都会失去观众。现在娱乐方式这么多,影视剧的竞争对手已经不仅仅是其他影视剧了,还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啊、短视频啊,等等,影视剧一定要精益求精才能拉回观众的目光。

杜红军对剧本以及编剧观点

编剧是一个项目的开始,无论什么项目,第一件事都是先找编剧,项目的前期策划开发阶段,实际上就是创作剧本的阶段,整个项目的开展都是围绕剧本展开的。剧本、剧作在影视作品制作中处于毫无疑问的核心位置。

但剧作是核心,不等于编剧是核心。去年5月,汪海林、宋方金、余飞等编剧老师在山西右玉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行业倡导,就是剧作中心制编剧帮作为媒体参与其中,后来也引发了很多讨论。就是指大家以剧本为根本,以剧本为依据,展开各部门的工作。影视作品是集体创作的成果,众多主创在剧本、剧作的统一标准下协作完成,编剧承担创作剧本的主要工作,是影视作品的重要主创之一。

近十几年,中国影视行业推行过导演中心制”“制片中心制”“资本中心制,但一部作品最根本的剧作,仍然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让心系影视产业发展的人深为忧虑。宋方金老师说过:剧作中心制的核心是,以剧本为根本展开各部门的工作。在影视行业,剧本高于一切,剧本是影视行业的基本法。相信推行剧作中心制能够解决行业内最根本的问题──提升影视剧水准。

编剧是否受到重视,与剧本是否受到重视是息息相关的。早期影视剧重视剧本,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打磨,以编剧的署名方式来说,是排在导演前面,就是一种体现。前几年市场更追捧大IP大数据大流量,整体对剧本有所忽视,编剧的署名就靠后,很多海报甚至都看不到编剧的名字了。去年开始,不少投资方寄予厚望的IP”“大制作都没有得到预期反响,市场已经证明了,还是要靠真正的好故事抓住观众。去年下半年开始,到我们编剧帮来找原创剧本的制片方明显增多,大家更关注好的作品和好的编剧。但总体而言,与其他影视产业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韩国相比,编剧在行业内的地位仍有待提高。

其实无论是原创还是IP,都是需要编剧来创作的,“IP时,编剧也一样干活。但“IP的减退,对编剧来说是个利好,这意味着行业更重视故事而不是流量。对编剧的创作是一种鼓励。

这几年经常出现编剧署名问题,比如不给编剧署名,或者署名位置或方式不对,很多原因吧,一方面是制作方对编剧不够重视,一方面也是编剧缺乏话语权或不愿意去争这个话语权,归根结底就是我们行业缺乏可执行的行业规范。如果仅仅靠合同规范,有名的编剧可能有话语权,新人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就比较难一些。

编剧们应该在提升创作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学会自我宣传,尤其是有团队的编剧。对编剧来说,品牌运营也是很重要的。就这个问题,我认为全行业都应该向正午阳光学习,正午阳光从山影时代到今天,他们所有的海报都会以原著、编剧、导演、制片人的顺序位置署名,编剧的字体绝不会小。而去看看别的公司项目的海报,大部分你都找不到署名规律。我从来没问过正午阳光的负责人,这种署名方式是不是合同里的约定,但体现出来的就是正午阳光对创作及生产规律的尊重。

编剧的报酬是前期投入,二者必然联系不大。报酬的多少还是一种市场行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最根本的还是能者居之。

我认为在现在这个时代,对个人品牌的宣传是很有必要的。现在的影视作品生产和销售模式已经跟20年前完全不一样了。过去是电视台放什么,观众看什么,现在是观众看什么观众自己选择。如果编剧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让观众认可自己作品,很自然地就会有更多观众关注和期待,这就是话语权了。当然这种品牌建立不是没有根据的营销,而是要依赖于过硬的作品。就跟演员一样,光长得好看只能得到观众一时的注意,优秀的作品才能树立口碑带来长久的关注。

剧本跟其他文学作品不同,它不完全是编剧个人的创作表达,是整个影视剧项目的设计图。就像盖房子,设计图画好了,但现场发现材料不对、环境限制、工人水平达不到或者就是设计图本身有问题等原因,导致没办法按原来的计划做,那就得改了,也有可能是现场施工人员或者甲方老板突然觉得原来设计不好看了,也可能要改。如果大家都是为了整个房子盖得更好看更坚固,那么改就是一个好事。

需要摒弃的是瞎改。这就又回到了重视剧作的老问题,如果影视主创们能够在项目开机前,就剧作达成共识,就会大大减少现场改剧本的情况,我们去年跟影视独舌李星文老师、四味毒叔谭飞老师发起了一个线上活动剧本围读,这个活动最后得到了朋友圈十万的转发,可见行业中的每个人都觉得这个问题重要或关键。当然围读剧本指的是围读水平在及格线以上的剧本。不及格的剧本,无论怎么围读,都没有用。围读剧本,是后天措施,这个流程也应该得到制作方的重视,也应该成为项目开机的前提,有助于项目水准的提升。

我觉得是一种影视工业化的趋势,原来的编剧更多是文学创作,现在的编剧是影视产业的一环。在市场中运营,公司或工作室肯定更有优势。另外成立编剧公司、编剧工作室对形成行业规范有积极作用。对于年轻编剧来说,我建议加入编剧公司,对于处于上升期或资深的编剧来说,我建议可以考虑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或公司,经营自己的品牌,如果编剧本人不是爱操心的人,又不愿意有合作伙伴,我觉得就坚持自我,永远做一个自由自在的编剧就可以了。

编剧本就是青灯熬油的苦差事,吸引力没有其他工种大,而且编剧行业本身也不需要太多的人。比如,以2018年为例,全年上映国产电影370部,上线及播出剧集320部,2018年播出网络电影1500部,如果一部作品按两位编剧计算,大约需要4400位编剧,还有很多编剧一年不止写一部,也有不少编剧一年一部作品也没有,这两个数据抵消,还有部分编剧写了剧本但没有被最终拍摄的项目,这个编剧数量假如是播出的一倍,每年也只有8800位编剧写了收到报酬的剧本或写的剧本被拍摄并播出。换句话说,只有这不到一万人能吃上编剧这碗饭。所以吸引更多年轻人不是目的,要吸引和鼓励更多优秀的年轻人留在编剧行业才行。

其实新人加入编剧行业的通道有很多,这两年,国内的新人编剧及导演创投及扶持计划特别多,我们专门统计了国内所有创投计划,大概有三十多个,统计得还不是很全。去年广电总局多次讲话都提到对创作的重视,健康完善行业规范,一个工作起来愉快并受到尊重的行业,才能吸纳和留住人才。

两方面吧,一方面是随着故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编剧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行业也会向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是一个让编剧愿意继续写下去的未来。

 


在线咨询